微信号:chinalenglian

扫一扫

关注中冷联盟官方订阅号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发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来源:网络 2017-05-03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问题,冷链物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因此,发展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特点的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是推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转型升级的优先选择。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建立产地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地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中心是现阶段有效解决产地冷链物流组织化程度低的有效手段,能彻底改变农户自营物流落后、分散、规模小的弊端。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优势与管理优势,引导众多中小农户共同投资购建冷库、冷藏运输车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实现生鲜农产品产后集中存储、统一包装、共同配送,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瓶颈。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生鲜农产品储运的规模,减少单位物资冷链物流成本,还可调节农产品产后集中上市规模,缓解生鲜农产品供需矛盾。农村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体系的发展,也将助推“农超”对接、农产品电商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大力发展。此外,对目前暂时没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以冷链物流服务为载体,把广大分散的中小农户组织起来,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合作社,切实解决产地冷链物流困局。

考虑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并不太大,生产品种较为单一,成熟期相似,并不能充分发挥农产品共同配送的效能,应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以冷链物流服务为载体、以地域为纽带,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不同农产品成熟期的差异,实现农产品分期分批入库冷藏,最大程度地提升冷库、冷藏车等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单位冷链物流成本。通过建立产地共同配送体系,实现生鲜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实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农户在农产品产业链中的定价权,破解目前农产品产业链“两头叫,中间笑”的利益分配格局。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享有政府惠农政策的特殊便利,在共同投资购建冷库、冷藏运输车等物流设备设施时可申领相关财政补贴,从而助推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尽快完善。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构建销地冷链物流共同配送联盟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以交易为中心,参与主体众多,物流功能简单、薄弱,尤其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存在明显不足。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都有冷库,但多采用租赁的形式分割后出租给驻地批发商,中小型批发市场由于资金实力不足,一般由驻地批发商自营小型冷库为主。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小、分散化经营,冷库等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并不高,冷链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环节一般由下级批发商或农贸市场经销商组织货源,然后自行处理后续的物流作业环节,导致农产品批发市场周边交通异常拥堵、环境混乱,尤其是早高峰时段。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内部有些农产品批发商逐步转为配送商,按照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并负责后续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作业。

依托农产品批发环节的优势地位,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充分利用掌握市场供需信息与自营冷库的优势,以农产品共同配送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展其业务范围与功能。围绕农产品配送的共同化,整合农批市场经营主体以及周边物流企业等多方冷链物流资源,将众多规模小、分散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集中起来,以共同投资入股的形式组建农产品共同配送联盟,建立统一的销地共同配送中心。这样不仅可以为驻地批发商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而且有利于全面推进从农批市场向农贸市场、超市、学校、餐饮企业等零售终端环节进行小批量、多品种、多频率的共同配送,缓解生鲜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物流顽疾。农批市场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将全面推进传统农批市场从单一的批发交易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交易与展示、冷库集中存储、统一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综合园,同时也有助于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从繁琐的自营物流业务中解脱出来,努力增强其核心业务的竞争力。


构建共同配送物流信息平台,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形成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不耐贮存、地区性等特性,生鲜农产品配送作为联接生产和分销的重要环节,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和保鲜性益发突显实际价值。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通过信息实时共享引导节点企业物流活动的无缝衔接,实现生鲜农产品配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渐成可能。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农产品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的构建应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配送管理。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GPS/GIS、条码技术等物联网技术自动获取生鲜货物状态、车辆位置以及冷冻冷藏温度、湿度等相关配送信息;数据传输主要借助无线或有线网络将有关信息实时传送到共同配送平台;配送管理主要实现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物流资源和客户需求的对接、大数据分析、分拨调配、路径优化、过程追溯、可视化监控等。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此外,农产品流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全过程涉及物流主体众多、环节繁杂,需经多次中转配送才能完成,考虑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提供全程性、综合性的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在发展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的基础上,还应依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物流操作的可视性,大力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的建设,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在共同配送联盟节点企业间的标准化操作、快速流转与无缝衔接。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可通过事先制定明确的物流配送协议,有效监控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全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温度控制情况,杜绝为节省成本而故意不制冷等违规行为,切实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


依托供销社“三农”服务优势,促进农村金融与冷链物流协同发展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投资大、资金回收时间长、风险高,除了依托政府给予的必要财政支持外,亟需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多角度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农村信贷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对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支持。究其根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仅缺少中小商业银行对农业信贷的大力支持,也缺乏合作金融机构来组织普惠金融,而且原本定位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农信社系统,已经或即将转轨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表明,无论是欧美金融体系发达国家,还是与我国同处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日、韩、印度等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与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共同构成了农村金融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赋予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权能。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核心,抓住了农村合作金融这个有力杠杆,就能引导与巩固农业生产合作与供需合作。供销合作社应充分利用掌握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涉农主体生产经营信息,发挥“三农”服务主体的组织优势、网点和渠道优势以及信息优势,努力填补农信社商业化改制后留下的农村合作金融空间,一方面积极推动“银社”合作,创新“三农”融资产品和工具,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者提供融资需求,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与农村金融的互动、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供销社还应大力拓展农信担保、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农村合作金融形式,甚至设立中小型合作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涉农企业等提供贷款用于包括但不仅限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业再生产投入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