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hinalenglian

扫一扫

关注中冷联盟官方订阅号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预制菜“新质生产力”在哪里,市场机会如何?

来源:中冷联盟行业研究部 2024-05-27

预制菜从工艺设计、加工生产、保鲜仓储到冷链物流等各环节,都离不开新装备、新技术的深度参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将如何炒旺粮农、食品产业的这道?预制菜在全产业链路的装备制造创新将如何打造舌尖上的新质生产力?在预制菜的风口之上,全链条的设备制造商和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在面临新的商机。

 

预制菜起飞带来新商机

 

据业内统计,目前我国预制菜加工企业超过7万家,2023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加速驶向万亿元赛道。预制菜作为食品行业的新兴力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明确了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小小一道预制菜,如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从食材处理、生产加工,到包装存储、冷链运输,预制菜在全产业链路的装备制造创新将如何打造舌尖上的新质生产力

 

不使用防腐剂新标准下的行业挑战

 

什么可以被称之为预制菜?长久以来,业内没有统一标准定义。食品行业惯常会以预制菜的加工程度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个类别。即食食品开封可以直接食用;即热食品简单加热后可以食用;即烹的烹饪过程更为复杂,所需要的炊具设备也更为多样;即配食品则需要消费者自行调味、烹饪,是四类中操作环节最多的类别。

 

六部门《通知》下发后,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得以明确和规范。其中,不使用防腐剂成为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词之一。前食品行业从业者、友声誉品牌咨询创始人楚学友417日告诉记者,在国家级标准的明确下,即食即配的产品被排除在外,可以说标准收窄了。在明确边界的同时,《通知》也为预制菜的标准化制作提出更多挑战。秦小娃博士是广东环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他告诉记者,食品行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两类:一是化学污染,如农药残留等;另一类是微生物污染,也是导致大部分食品腐坏变质的元凶。60%以上的食物中毒由致病微生物引起。《通知》明确了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这也进一步强化了预制菜生产企业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加强微生物检测和控制。秦小娃称,当前我国不少预制菜生产企业存在规模小、质量控制能力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亟待出台预制菜国家标准,提高准入门槛。

 

楚学友认为,不使用防腐剂要求食品在防腐保鲜技术层面过硬,监管机构对整个预制菜链条的检疫检测力度也相应加强,这就倒逼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他以蔬菜的冷冻为例,液氮冷冻或将成为升级的方向,保鲜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就有可能面临市场淘汰

 

从生产到餐桌全链路有哪些商机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李洪涛412日在食博会暨预博会开幕式上称:预制菜从工艺设计、加工生产、保鲜仓储到冷链物流等各环节,都离不开新装备、新技术的深度参与。那么,工业化、现代化的,将如何炒旺粮农、食品产业的这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从食材的加工生产到端上餐桌,预制菜的生产过程大致需要经过原材料筛选检验、加工制作、仓储配送、终端售卖等十余个环节,如何保障食品安全、营养留存、口感还原、产品保鲜以及产品品质可控、可追溯,是预制菜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其中,对食材把关,做好食品安全及化学检测是生产预制菜的第一道关。秦小娃告诉记者,对于生物和化学的污染检测和控制工作必须前置,如果在产品中发现了问题,就说明在生产环节涉及的人、机、物、料、环境等方面出现了污染。这些工作也可以通过提供检测及控制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来加强,为预制菜的规范及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预制菜加工生产的第二道关中,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行业能否站上风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推进,预制菜设备必然向自动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自动化、智能化的管控手段,生产环节可以有效预防因”“环境等因素对产品品质造成的干扰。冷链运输环节是保障口感和营养的第三道关。产品出厂后,只有与仓储、运输环节紧密配合,才能将安全且不失营养美味的预制菜肴送上消费者的餐桌。顺丰冷运相关负责人王佳俊告诉记者,《通知》中关于预制菜肴中不得使用防腐剂的规定,意味着行业对产品的储藏与运输提出更高要求。客户针对冷运仓及冷链运输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此外,智能溯源系统、全程精准控温也将成为预制菜从生产到消费环节中的标配之一。

 

在预制菜的风口之上,全链条的设备制造商和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在面临新的商机,但其中的挑战亦不容忽视。专业人士称,预制菜的生产设备商必须注重客制化的生产能力。另外,产业端在技术、成本、口味、环保、市场适应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都会面临与预制菜企业端、市场端的磨合,需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优化服务,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推动产业的发展。

 

未来的餐饮场景选择会不断丰富

 

预制菜的普及发展将如何影响中国人的餐桌?记者调研了海外相关产业较为发达的英国市场。早在近半个世纪前,预制菜就已经被送到了英国人的厨房和餐桌。1979年,英国著名的连锁超市玛莎百货推出了英国第一款预制菜——基辅鸡(ChickenKiev)。因为吃法实在太方便,口味也不错,基辅鸡一经推出便红透半边天,甚至被看作是新时代的英国菜。截至2022年末,英国预制菜市场的价值就已经超15亿英镑。

 

在食材确保安全、售价亲民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已经接受在一日三餐中加入预制菜的选择。记者调研后发现,对于一个3~6人的英国家庭而言,借助超市购置的预制菜产品和一些即烹食材,一般的家庭主妇都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全家人的备餐。以超市里出售的预制菜西班牙海鲜饭为例,成品包括大虾、意大利香肠、鸡肉、青豆、小辣椒、胡萝卜、洋葱等基础食材,以及用贝类海鲜的高汤熬制出来的酱汁,配上专用大米,一般在微波炉里加热7分钟就可以吃。从海外经验来看,我们应从食品工业与餐饮业跨界融合的高度来看待预制菜的前景。楚学友告诉记者,食品工业的发展令消费者在多个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有了更多选择,未来国人的用餐场景会越来越丰富。

 

以职场人士的工作餐为例,目前的就餐选择包括在办公室周边的餐厅吃饭、自己从家带饭或点外卖三种。未来或将出现一些新的形态。比如可以直接采购预制菜,放在办公室的冰箱,随时加热、随时享用。家庭用餐场景也将更加多元。消费者可能会习惯于在烹饪两个新鲜蔬菜的同时,以预制的狮子头、佛跳墙、辣椒炒肉等预制菜品作为主菜,餐桌上的选择将更加多元。楚学友说。

 

新规之下,预制菜将走向何处?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餐饮方式,承载着快餐标准化的预制菜应时而起,逐渐成为百姓饭桌上的标配。

 

实际上,预制菜概念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世纪90年代,跟随美式快餐流入中国,安井食品、味知香等深加工半成品菜企业相继成立,为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关于加强预制菜行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需求,日前,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以及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生产者、经营者信誉是否有保障,产品是否添加防腐剂、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本次预制菜新规正是着重对预制菜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

 

预制菜新规出台后,在规范行业生产流程的同时,提高了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促进了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使头部企业获得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避免由于标准不一导致的市场乱象。可以预见的是,生产能力有限、生产流程不规范的小企业,短期内就可能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建立起一套让消费者信赖的标准体系,促使预制菜产业获得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预制菜食品安全和知情权的疑虑,提升预制菜产业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心。当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优质预制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随之增强,从而助力预制菜行业拓展更多业务场景,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为了满足不添加防腐剂严把原料质量关的要求,预制菜冷链运输行业势必会迎来一次升级。防腐剂在预制菜中的主要作用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防止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因微生物滋生而导致的食品变质。禁止添加防腐剂后,采用冷链运输,将成为预制菜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确保原料品质保持的最关键环节。基于此,冷链运输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变化,加大投入,提升运输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优化运输流程和管理,以满足预制菜行业对高品质、高安全性运输服务的需求。

 

让预制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预制菜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食品产业,但产品标准不完备、监管机制不到位、社会认知不一致等问题也伴随着产业发展牵动社会神经。

 

如何进一步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怎样解决预制菜领域复合型、研发型人才稀缺问题?在近日闭幕的2024中国地方特色预制菜专题研讨会暨第二届淮扬风味菜肴工业化发展大会上,数百名业界专家、高校学者等共商预制菜发展大计。

 

食品产业升级的新赛道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桌消费,是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介绍,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食品产业升级的新赛道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5400亿元,2026年或将破万亿元,年复合增长20%以上。据了解,我国餐饮业规模超4万亿元。但我国餐饮企业绝大部分都是10人以下的微小企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与安全无法保障。预制菜为我国食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扬州大学中餐繁荣基地主任、旅游烹饪学院副院长孟祥忍说,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文件,鼓励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食品产业工业化发展。

 

产业标准拧紧安全阀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反面案例让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范围泛化、标准不一、民众忧虑等问题已经开始影响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预制食品产业发展的趋势。预制食品集成了所有现代技术,包括食品加工技术、检测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对我国食品产业提出了新的巨大挑战。佛山技术学院副校长曾新安教授提出通过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可视化和集成化五个手段实现预制菜产业标准化。预制菜标准化是否会让传统菜肴丢失本味、缺少特性?孟祥忍以淮扬菜为例。他说,保质、保味,做好字诀是开发预制淮扬菜的难点。他认为,应将不同菜品的口感、口味等模糊化的感官评价指标,以质构、风味等具象化数据加以呈现,从而规范行业标准。国家六部门发布通知,将有效引导和促进预制菜肴的健康发展。中国烹饪协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宏波认为,预制菜产业是中餐工业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技术、装备、研发和监管各环节的共同努力,预制菜产业一定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安全、越来越美味。

 

提高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尤为迫切

 

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方式变化,预制菜成为预制食品中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但预制食品也面临风味损失、营养流失、供应链长等问题。产业化道路上,提高预制菜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显得尤为迫切。绿色生态化是预制食品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成都大学四川肉类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卫表示,有机生态、清洁标签、营养分级、动物蛋白替代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将为预制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预制菜集成烹饪科学与技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科学与安全、装备制造与数控、物流科技与材料、大数据分析与AI等多学科的知识。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认为,需要不断推进多学科系统交叉,多产业深度融合,以及科技文化广泛交流,依靠创新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预制菜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食材采购、加工生产、物流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预制菜行业发展对相关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孟祥忍说,预制菜的研发涉及食品化学、物理反应和状态口感还原、冷冻性状变化等多种因素与变化,因此研发人员不仅需要了解餐饮业,也要具备相应的食品加工知识。

 

为主动适应烹饪新技术、餐饮新产业、饮食新业态发展,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农科等交叉融合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于2023年春学期,开设了全国首个预制菜膳食工程师微专业。培养预制菜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迫在眉睫。孟祥忍告诉记者,要发展好预制菜产业,必须解决标准化、智能化、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要完善规范行业标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研发新型加工设备,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基础理论研究。

 

预制菜产业装备有待提升完善

 

预制菜是工业化预包装的菜肴,需要智能装备和冷链物流的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冷链物流其实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应用也很广泛,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加工装备这块仍有待提升完善。预制菜产业装备与加工工艺讲究两点,一是三转一保,二是四化同步。厨艺转工艺,厨师转工人,厨房转工厂,还有品质保持是三转一保。而厨艺的数字化、工艺的标准化,生产的装备化和品质的传统化,是四化同步。在预制菜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三转一保四化同步,这是目前我们行业一个共性关键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AI和预制菜结合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团队就专门有一个研发组小组在做这个事。比如在我们的炒制过程中如何把握传质传热、风味发育、品质发育、品质变化,怎样复刻传统菜肴的风味品质,光靠简单的仪器分析和感官评定,效率太慢,肯定是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前段时间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AI助力可实现看分子结构辨别气味。所以这个AI技术是无处不在,AI在预制菜的研发生产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在加工装备制造方面,开发智能炒制装备,也需要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研发出能够模拟传统工艺,以解决工业化加工后风味品质丢失的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开始投入研发很多年了。我们有一个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是国内目前预制菜最大的研发平台,设置了“4+2+1”研发单元,配有厨艺实验室、工艺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核磁质谱室、数字装备中心、味道研发中心及中式车间。目前我们已经有很多加工工艺和装备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并和益海嘉里、西贝、汇湘轩、铁骑力士、锅圈食汇等头部食品企业展开合作,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