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hinalenglian

扫一扫

关注中冷联盟官方订阅号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冷链视角 | 多元业态共生背景下冷链供应链建设趋势

来源:长三角绿色城市央厨的服务者 2023-03-17



在各种产品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冷链的产品不能像快递、快运和普通温度的三方物流一样只单独关注运营的覆盖面、时效、破损率等,更应该从供应链角度深度研究才能更好的把上下游联通,进而做好服务,冷链和生鲜领域的全链路应用场景,冷链仓储、冷链干线、冷链整车、冷链城配,生鲜产地到餐桌等。


冷链供应链的认知角度


提起供应链,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冷链的供应链又会感觉加了一层概念,成了一个概念的组合。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变得简单易懂,从我们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以冷链服务的产品其中一种来进行分析阐述就很容易让大家理解,例如:一个牡蛎的供应链。牡蛎从养殖的海域管控、育苗、捕捞、拣选、加工、包装、冷链存储、冷链运输、加工制作到餐桌的每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生鲜产品的供应链。围绕这条供应链达成的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就是一门应用科学的标准化体系。


冷链供应链的认知必须从服务的产品开始,认知到上一个层次只是第一步,进一步认知冷链供应链需要从产品开始,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图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冷链供应链服务的产品分类众多,其中仅食品类就分为生鲜、冷冻、冷藏。其中有天然生长、有初级加工、有深加工等,不同的产品对温度、包装等有不同的要求,只有结合产品进行量身定制的供应链服务,从源头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打造一套高标准的冷链供应链服务体系。


冷链供应链该如何打造?


有了以上两个层面的的初步认知,从实践落地的角度提出如何打造高标准的冷链供应链服务体系。


第一步:深度解读相关政策、把握冷链供应链发展方向


国内所有的冷链供应链都是在规则下进行的,国家目前大力发展冷链,作为一个冷链供应链行业的从业者,要对发展模式、装备要求、道路运输、产品流通、产业创新、技术应用等相关政策做深度研究解读,找到方向才能快速发展,否则会受到制裁。


第二步:深度研究冷链市场和渠道


冷链供应链上下游发展多年,都是围绕产品的市场流通进行的,因此,要做好冷链供应链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度调研,冻批市场、商超渠道、新零售市场等都有自己不同的运行规则,熟悉产品和运行规则才能在市场竞争的不同赛道上游刃有余。


第三步:做好供应链基础先行


针对冷链供应链每个环节涉及的装备如冷库储存环节针对不同产品和模式的多温库、前置仓、中转仓的选址、规划、动线设计和应用管理,针对链接工厂与冷库,冷库与冷库,冷库与工厂之间的冷链车辆的采购、管理、保养、维修,针对冷链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的快递网络搭建,保温箱等设备的购置等都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才可以应用的游刃有余,结合仓干配发展全链路各节点的节能、环保和提升效率的新技术的应用是不断助力冷链供应链进步的基石。


软实力方面,对模式的清晰认知、对产品的准确定位、对战略的明确规划都是驱动冷链供应链发展的根基,巩固根基的经验源于实践,而不断创新更要有扎实的基础。


要想做好冷链供应链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时间里,针对冷链生鲜上下游产业链,围绕产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零售,餐饮,电商,批发,装备,金融,法律,工程等生态体系的国家政策,热点咨询,行业标准,产业报告,趋势分析,商业模式,新技术等与大家进行分享。


是什么让冷链物流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从最初仅仅是延长食品储存时间的需求,到网购、生鲜电商、蔬果宅配等开始受到消费者青睐,受益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内冷链市场发展迅速。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冷冻食品,随后的几十年里,欧美国家基本完善了各类低温食品冷藏链。目前,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我国冷链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可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1960s-1990s):


为保证肉类、家禽和海鲜产品的市场供应、外贸出口及淡旺季调节 ,我国在主要产区和城市建立了大型冷藏仓库,并通过铁路冷藏车和水冷船连接,但此时冷链资源还极其匮乏。


起步发展阶段(1990s-2007):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连锁超市业的发展,冷冻和冷藏食品市场需求量大增,逐渐完善的零售终端制冷链加速了冷链设备和技术的发展。


迅速发展阶段(2008-至今):


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均消费增加,需求在增加,并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标准带动我国冷链企业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加上自贸区试点扩大带来美冷、太古等外资冷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冷链产业链开始真正形成。


多方开始涉足冷链市场:除央企大力布局外,双汇、光明等食品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物流公司,京东天猫等平台开始试水生鲜电商。2018年后,冷链进入飞速发展时代,实现多方面的转型升级。




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发展


根据国际冷藏仓库协会(IARW)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人均冷库容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冷库容量仅0.13立方米,低于全球平均的0.15立方米,并远低于美国的0.49立方米;反映出国内冷库建设规模还优待进一步扩张。


电商平台的推广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大型电商如京东、阿里涉足冷链物流运输产业,一方面,凭借电商平台的优势,直接将产品由产地送至终端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运输环节,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这些电商平台不断推出及时送,网上超市等新型购物渠道,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医疗用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家隔离政策的实施,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使冷链运输呈爆发性增长。另一方面,疫情爆发,限制人员外出,各群体采用线上购物的方式,增大了用户群体,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从国家发布政策法规频率可以看出,自17年开始中央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攀升,对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保持高度地关注。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的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包括如何对冷链物流设施进行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如何建设、如何促进农产品流通几方面,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规范性。


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冷链货运量逐年提升、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也逐年攀升,但是整体而言冷链物流成本并未见降低。


由于冷链食品需全程持续性打冷以保持食品新鲜度,打冷费用及冷藏费用给物流运营商、仓储运营商带来了较高的运营成本,从而迫使各类运营商为维持盈利采取间歇性的打冷方式,保证自己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导致腐蚀率无法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冷链企业“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


而且冷库容量地域分布不均, 2019年我国华东地区的冷库容量占比全国冷库总量的41%;西北和东北地区作为农产品的主产地其冷库容量总和仅占全国的13%。


软硬件设备普遍落后


冷链物流对冷藏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与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美国等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冷链断链所导致的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1~2倍。据估算,我国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加大了粮食安全的风险。


我国的冷链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过去广泛适用的冷藏设备及运输车辆已无法满足现在的仓运要求,“裹棉被”的保温形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严重阻碍行业发展,冷藏设备急需更新换代。

在各种产品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冷链的产品不能像快递、快运和普通温度的三方物流一样只单独关注运营的覆盖面、时效、破损率等,更应该从供应链角度深度研究才能更好的把上下游联通,进而做好服务,冷链和生鲜领域的全链路应用场景,冷链仓储、冷链干线、冷链整车、冷链城配,生鲜产地到餐桌等。


冷链供应链的认知角度


提起供应链,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冷链的供应链又会感觉加了一层概念,成了一个概念的组合。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变得简单易懂,从我们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以冷链服务的产品其中一种来进行分析阐述就很容易让大家理解,例如:一个牡蛎的供应链。牡蛎从养殖的海域管控、育苗、捕捞、拣选、加工、包装、冷链存储、冷链运输、加工制作到餐桌的每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生鲜产品的供应链。围绕这条供应链达成的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就是一门应用科学的标准化体系。


冷链供应链的认知必须从服务的产品开始,认知到上一个层次只是第一步,进一步认知冷链供应链需要从产品开始,首先给大家看一个图表:


图片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冷链供应链服务的产品分类众多,其中仅食品类就分为生鲜、冷冻、冷藏。其中有天然生长、有初级加工、有深加工等,不同的产品对温度、包装等有不同的要求,只有结合产品进行量身定制的供应链服务,从源头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打造一套高标准的冷链供应链服务体系。


冷链供应链该如何打造?


有了以上两个层面的的初步认知,从实践落地的角度提出如何打造高标准的冷链供应链服务体系。


第一步:深度解读相关政策、把握冷链供应链发展方向


国内所有的冷链供应链都是在规则下进行的,国家目前大力发展冷链,作为一个冷链供应链行业的从业者,要对发展模式、装备要求、道路运输、产品流通、产业创新、技术应用等相关政策做深度研究解读,找到方向才能快速发展,否则会受到制裁。


第二步:深度研究冷链市场和渠道


冷链供应链上下游发展多年,都是围绕产品的市场流通进行的,因此,要做好冷链供应链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度调研,冻批市场、商超渠道、新零售市场等都有自己不同的运行规则,熟悉产品和运行规则才能在市场竞争的不同赛道上游刃有余。


第三步:做好供应链基础先行


针对冷链供应链每个环节涉及的装备如冷库储存环节针对不同产品和模式的多温库、前置仓、中转仓的选址、规划、动线设计和应用管理,针对链接工厂与冷库,冷库与冷库,冷库与工厂之间的冷链车辆的采购、管理、保养、维修,针对冷链供应链最后一公里的快递网络搭建,保温箱等设备的购置等都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才可以应用的游刃有余,结合仓干配发展全链路各节点的节能、环保和提升效率的新技术的应用是不断助力冷链供应链进步的基石。


软实力方面,对模式的清晰认知、对产品的准确定位、对战略的明确规划都是驱动冷链供应链发展的根基,巩固根基的经验源于实践,而不断创新更要有扎实的基础。


要想做好冷链供应链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的时间里,针对冷链生鲜上下游产业链,围绕产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零售,餐饮,电商,批发,装备,金融,法律,工程等生态体系的国家政策,热点咨询,行业标准,产业报告,趋势分析,商业模式,新技术等与大家进行分享。


是什么让冷链物流越来越被重视?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从最初仅仅是延长食品储存时间的需求,到网购、生鲜电商、蔬果宅配等开始受到消费者青睐,受益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内冷链市场发展迅速。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冷冻食品,随后的几十年里,欧美国家基本完善了各类低温食品冷藏链。目前,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图片

 (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我国冷链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可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1960s-1990s):


为保证肉类、家禽和海鲜产品的市场供应、外贸出口及淡旺季调节 ,我国在主要产区和城市建立了大型冷藏仓库,并通过铁路冷藏车和水冷船连接,但此时冷链资源还极其匮乏。


起步发展阶段(1990s-2007):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连锁超市业的发展,冷冻和冷藏食品市场需求量大增,逐渐完善的零售终端制冷链加速了冷链设备和技术的发展。


迅速发展阶段(2008-至今):


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均消费增加,需求在增加,并且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标准带动我国冷链企业业务能力大幅提升,加上自贸区试点扩大带来美冷、太古等外资冷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冷链产业链开始真正形成。


多方开始涉足冷链市场:除央企大力布局外,双汇、光明等食品企业也成立了独立物流公司,京东天猫等平台开始试水生鲜电商。2018年后,冷链进入飞速发展时代,实现多方面的转型升级。


图片


冷链物流的发展机遇


城市化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发展


根据国际冷藏仓库协会(IARW)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人均冷库容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冷库容量仅0.13立方米,低于全球平均的0.15立方米,并远低于美国的0.49立方米;反映出国内冷库建设规模还优待进一步扩张。


电商平台的推广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大型电商如京东、阿里涉足冷链物流运输产业,一方面,凭借电商平台的优势,直接将产品由产地送至终端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运输环节,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这些电商平台不断推出及时送,网上超市等新型购物渠道,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新冠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医疗用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家隔离政策的实施,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使冷链运输呈爆发性增长。另一方面,疫情爆发,限制人员外出,各群体采用线上购物的方式,增大了用户群体,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从国家发布政策法规频率可以看出,自17年开始中央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攀升,对冷链行业的快速发展保持高度地关注。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的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促进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包括如何对冷链物流设施进行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如何建设、如何促进农产品流通几方面,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规范性。


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冷链货运量逐年提升、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也逐年攀升,但是整体而言冷链物流成本并未见降低。


由于冷链食品需全程持续性打冷以保持食品新鲜度,打冷费用及冷藏费用给物流运营商、仓储运营商带来了较高的运营成本,从而迫使各类运营商为维持盈利采取间歇性的打冷方式,保证自己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导致腐蚀率无法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冷链企业“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冷链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和一线发达城市;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


而且冷库容量地域分布不均, 2019年我国华东地区的冷库容量占比全国冷库总量的41%;西北和东北地区作为农产品的主产地其冷库容量总和仅占全国的13%。


软硬件设备普遍落后


冷链物流对冷藏技术有极高的要求,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与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美国等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冷链断链所导致的农产品腐损率是发达国家的1~2倍。据估算,我国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加大了粮食安全的风险。


我国的冷链行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过去广泛适用的冷藏设备及运输车辆已无法满足现在的仓运要求,“裹棉被”的保温形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严重阻碍行业发展,冷藏设备急需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