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仓容22.7万吨 冷冻间-23℃“城市大冰箱”将生鲜1小时送到家
来源:商务部、南方都市报 2022-03-21商务部:加快补充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
3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县域商业时介绍,去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优化拓展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1028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同比增长8.4%,达到了10亿吨,“我们还要加快补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短板。”
去年10月,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田头智慧小站,在田间地头为农产品保鲜。
位于广州南沙的22.7万吨“城市大冰箱”同时进入拉冷阶段,将生鲜食物通过冷链物流,送到人们餐桌。
在冷链物流建设资金方面,据广东省财政厅2021年8月的一份通知显示,2021年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中央基建投资资金7800万元下拨给了广州、汕头、佛山、河源、梅州、清远市财政局,并要求按照预算法要求,及时将资金安排到项目单位,督促相关单位组织实施,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并加强资金监管,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广州
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有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
继制冷系统联合调试后,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迎来重要关键节点。2021年12月13日,伴随着制冷压缩机、吊顶风机、蒸发冷设备再一次发出律动运转声响,南区冷链项目正式打冷降温,标志着22.7万吨“大冰箱”正式进入拉冷阶段。
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冷冻间-23℃
作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采用制冷系统,-23℃冷冻间采用国际先进环保的“NH3+CO2”复叠制冷;0℃冷藏间和穿堂采用乙二醇作为工质,与-15℃氨在板式换热器内换热,通过一、二次泵输送至各层吊顶风机,实现冷藏间和穿堂制冷。
为了满足多样的温区需求,南区采用先进的可变温技术实现不同库间不同温区,同时通过温湿度探头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各库间温度,牢牢把控“温度”这一关键指标。
截至2021年12月8日,南区3#库1-8层冷冻间已降至0℃,12月24日降至冷冻间设计温度(-23℃),南区3#库穿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打冷降温,用时1周降至穿堂设计温度(0℃),初步具备入仓操作使用功能。
肉类、水产品、果蔬1小时新鲜到家
南沙国际冷链项目为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的南区建设项目。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整体位于南沙区龙穴岛海港大道东侧,分北区和南区两期建设,总用地面积32.1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约为95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额超过51亿元。项目将依托临港、港铁联运的干线运输优势,建立综合型冷链物流基地。
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冷链项目占地20.8万平米,规划建设46万吨冷库。一期工程总投资19.6亿元,已建成3座冷库、1个冷藏箱堆场、1栋配套楼和1个8万平米外堆场。
二期工程规划建设3座冷库,冷库沿道路南北向布置,空间布置规整高效。项目主要配备包括-23℃低温冷藏间、0℃高温冷藏间和0℃穿堂以及全温区独立隔间冷库,可提供冷冻冷藏、保税查验、加工配送、商品展示交易、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广州南沙国际冷链项目经营以优质肉类、水产品、果蔬等大宗民生货类为主,凭借地处珠三角核心经济区的天然优势,冷链货物通过高快速公路向外辐射,1小时覆盖珠三角城市群,通往全国各地。
打造华南综合性冷链物流分拨基地
南沙国际物流中心毗邻全球最繁忙枢纽港区之一的广州港南沙港区,依托南沙港区发达的珠江水系内河网络,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具有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发达的公路交通干线运输优势,将打造华南综合性冷链物流分拨基地。
2021年12月31日,广州南沙港铁路暨广州大田铁路物流基地(广州国际港)在广州南沙港举行开通活动。广州南沙港铁路建成将构建港口、铁路多式联运货运新体系。
广州南沙港铁路的建成开通将打通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直接服务于南沙港区集疏运和临港产业。全线预测至2025年货物发送量将达2070万吨/年、到达量将达1150万吨/年。进出口货物可直接在南沙港区内装卡发出,减少了货物中转环节,提高了整体运输效率,初步估算,现有的发运模式将为客户节省运输时间约30%,节省物流成本约10%。
珠海
预计年产值3个亿 珠三角最大“冰箱”扩容
在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园中园”内,“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2021年10月29日正式动工。南都记者从斗门生态农业园管委会获悉,项目所在的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建成后园区冷库储存总量有望突破21万吨,成为珠三角最大冷链物流基地。
“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位于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由广东集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建设,将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加工型综合平台。
项目占地面积约11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集工业旅游、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科研一体的综合体验生产中心。项目计划用1年时间建设,完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亿元。
自2017年10月启动建设以来,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已持续投入了1.2亿元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已吸引近二十家农产品企业入驻。
焦点
广东农产品冷链一大创举:田头智慧小站解决果蔬损耗“拦路虎”田头冷链一小步,补齐全程冷链一大步
田头智慧小站是广东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创新之举。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果蔬在最先一公里损耗率为15%-25%,可谓农产品上行“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10月,广东省公布了《广东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建设田头智慧小站,并在高州先行先试。
产地预冷保鲜是核心 田头智慧小站是什么?即集仓储保鲜、加工包装、直播电商、区域农业数据收集发布、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农人创业实训孵化、市场集散、农业金融保险对接、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土地流转、农技农机农资信息)发布对接、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十个一”功能为一体的田头仓储保鲜服务。
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是广东田头智慧小站的核心功能。针对不同农产品,为大型农产品基地、合作社以及中小型农业公司、种植户等提供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田头预冷、保鲜、仓储解决方案,做到田头即入库,入库即保鲜。
“闲时不闲,忙时更旺” 田头冷链一小步,促进广东补齐全程冷链物流短板迈出一大步。2021年,广州增城推出田头智慧小站2.0版本,通过品种、投入品、生产标准、包装、品牌、配送六统一,将田头智慧小站建设和增城优质农产品生产直接挂钩,实现入库必精品,精品才入库。
目前,增城田头智慧小站服务产业和覆盖范围包含荔枝18.4万亩、蔬菜64万亩(迟菜心6万亩)、水稻12万亩(早晚两造)、番石榴1万亩,服务时间从5月到次年3月,做到到“闲时不闲,忙时更旺”。未来,依托田头智慧小站,广东各类优质农产品将以新的生产标准和品控要求,适应国内外中高端市场需要,扩大销售半径。
案例
荔枝 摘果两小时内送至冷库
田头智慧小站在助农惠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荔枝为例,果农摘完果后20分钟内,能够将荔枝温度降低至20摄氏度以下,两个小时内将荔枝送至冷库,进行预冷加工,装箱过程还需加入冰袋,为荔枝持续降温。
经过田头智慧小站预冷保鲜、分级分拣、加工包装等环节处理,储藏时限比以往延长2到4倍,既确保了市民们的菜篮子品类更加丰富,也让果农们的钱袋子更加饱满。
龙眼 保鲜期延长三五天,能销往大西北
在广东龙眼上市季,田头小站助力龙眼保鲜增值、促进增收,让种植户喜笑颜开。“价格稳定,销路好,卖价也比较理想,田头智慧小站功不可没。”茂名市龙眼种植户朱焱宗表示,以前龙眼保鲜期只有3天,难以发货到内蒙古、乌鲁木齐等较远的地方,而有了田头智慧小站,龙眼保鲜期延长3-5天,不仅能销往大西北,还可以出口。
延伸
建设集中监管仓45个广东0℃以下进口冷链食品100%检测消毒
2021年12月1日,《广东省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关于加强经广东省口岸入境的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有关事项的通告》正式实施。自此,广东省建立起港口码头与集中监管仓信息通报机制,打通进口冷链食品从港口码头到集中监管仓首站,从源头上管控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风险。
《通告》实施以来,全省实现0℃以下进口冷链食品100%纳入集中监管仓检测、消毒,在集中监管仓主动检测、拦截阳性进口冷链食品事件占比提升了40%,集中监管仓“首站拦截”作用大大提升。
2020年,广东省农贸市场和进口冷链食品防控专班(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首先建成“冷库通”系统,实现对进口冷冻食品全流程追溯,并在全国率先建设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对0℃以下进口冷链食品实行批批检测、件件六面消毒,解决了进口冷链食品“防得住”问题。
2021年以来,省专班积极探索进口冷链食品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出台全流程闭环管理工作指引,推动21个地市建设集中监管仓45个,不断优化“冷库通”系统,解决进口冷链食品“防得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