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冷链之声】全国人大代表罗霞:加强成渝物流协同发展,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来源:现代物流报 2020-05-292016年,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要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关起巫山峡,巴蜀是一家”,成渝自古“一家亲”,同住长江头,共饮一江水,历史同脉、经济同体。
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成渝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了优质土壤。
针对高质量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经济联系中面临的掣肘难题,不少委员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物流运输为城市生产、居民生活提供重要物资,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成渝地区物流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相关国家政策叠加和资源汇聚,增强两地间产业基础、要素资源、创新活力的竞争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带来了《关于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
在建议中,罗霞提出:
1.加快建设两地物流快速通道网络
首先按照共谋共建、共谋分建、分建共享原则,共同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提升成渝两地互联互通水平。其次要进一步提升物资交换能力,促进相向发展的良好势头。支持开通成渝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区间巴士”班列,拓宽“集拼集运”模式适用领域;在成都机场与江北机场间开通定期卡车航班,发挥各自航线比较优势,建立分工合理、腹地明晰、互为战略节点的战略合作模式;谋划开通成渝公路快速精品专线,互设成渝专用公路物流园,提升两地货物配送分拨能力。
2.推动成渝地区对外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
发挥成渝西部核心城市整体优势,构建泛欧泛亚国际物流通道体系。一是完善立体综合物流运输通道。统筹开行中欧班列去回程线路以及互补支线喂给班列,将成渝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全国的深度融合典范;加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与国内互联互通、沿江通道的运输衔接和货源交换,巩固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国领先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能级机场群,完善成渝地区覆盖全球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货运网络,共筑成渝国际航空门户主枢纽优势。二是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运作”的原则,探索国际贸易服务、跨区域物流信息、跨境物流金融服务等综合运营平台,设置区域物流枢纽和分类节点。三是推动东南亚国家经成渝至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建设东南亚-成渝-欧洲的国际新型大陆桥体系,推动成渝向“亚欧”国际转运中心转变。
3.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多式联运的合作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在物流枢纽、物流通道、集疏运体系、技术标准、运行规则、市场引导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协同开展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定多式联运行业标准和操作细则。二是推进多式联运监管和口岸合作。推动建立口岸功能共享机制,围绕优势互补的原则,逐步共享双城独有口岸和保税功能,解决口岸资质困境,构建内陆口岸高地。三是营造多式联运发展环境。制定高速公路集装箱车辆通行政策,对进出主要港口和重点物流园区的集装箱车辆进行特殊优惠,引导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由全程公路运输向公铁、公水和公铁空等联运方式转变;加强与铁路部门、沿海港口合作,建设成渝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破解不同物流园区、物流企业、运输方式之间的物流信息壁垒,推进运载工具与货物的有效匹配,开展跨境贸易全链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