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生鲜变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线;
来源:物流桃园 2020-03-19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让生鲜线上渗透率加速到了两年后。但如果没有能力接住这场提速,带给生鲜电商的只有“消化不良”。
前端流量的涌入、订单爆发式的增长、用户习惯的形成,每一位生鲜行业从业者都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但却不是人人都接得住。供给侧任何一环断掉,都会影响履约的质量,从而损害用户体验。
“需求侧井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整个行业供给侧能力被挑战的问题
生鲜电商,这是一块众多电商企业既爱又怕的领域。爱的是大家都看到了生鲜电商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诱人的利润空间,怕的是鉴于生鲜电商业务进行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轻易破解的门槛而不敢轻易涉足这个有别于其它零售品的电商领域。
生鲜电商起源于电商对于流量的渴望,生鲜的高频,现金流失带动其他品类的利器,从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到2013--2016年众多的生鲜电商企业获得融资,2016年盒马成立,将新零售前置仓概念带入生鲜领域;2018年达到投资的顶峰;2019年呆萝卜、青年菜君等一批生鲜电商惨淡收场,就连第一名易果日子也不好过,超级物种更是消声觅迹;
生鲜|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高楼塌
全国生鲜电商第一股证券代码为“833466”的盛盈汇、向法院申请盛盈汇破产程序以偿还债务。至此,继食得鲜、鲜生友请、妙生活、我厨生鲜、呆萝卜、迷你生鲜等、易果生鲜、又一家生鲜电商“阵亡”。
根本上,在这一系列阵亡名单中,带给我们最大启发,仍是那句“生鲜不易,盈利为王” ,不盈利的生鲜创业,都是“耍流氓”。
峰回路转
食材配送企业“望家欢”于近日完成6亿元B轮融资,由美团点评领投,原股东隐山资本跟投。
“望家欢”是国内头部团餐食材配送企业,成立于1995年。目前,公司拥有130多家分、子公司,服务客户近2万家,主要fu'w政府机关、学校、医院、连锁餐饮企业和大型商超等企事业单位。
“望家欢”业务涵盖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冷链配送、净菜加工、食堂承包&中央厨房、电子商务五大部分。
1月9日:十荟团获883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愉悦资本、渶策资本、启明创投、阿里巴巴、真格基金、华创资本。十荟团通过微信小程序形态,基于城市社区/小区,为社区家庭带来新鲜美味的产地食材以及日用品等。
涨|餐饮供应链企业逆势而涨
疫情发生后,几乎对于餐饮业是致命打击,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据亿欧网、恒大研究院等的调查数据显示,短短7天的春节假期,受疫情影响,仅餐饮行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约5000亿元。
餐饮业断崖式下跌,但是服务于餐饮业的上游食材供应链企业逆势而涨!
美菜、乐禾、黄马甲、米禾、蜀海、好生活、宏鸿等餐饮供应链企业不约而同的介入到社团销售中,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还有那位无所不能的中石化,也将卖菜的生意做进了便利店;
生鲜电商在2020年的轨迹可能会再次上扬,市场规模可能会以倍速式增长。只是竞争也将前所未有的惨烈,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释放的战火,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独角兽们的冲刺,盒马鲜生、7Fresh等“新零售”的扩张,以及被小程序激活的线下业态的星星之火……行业格局必然会引发一场剧烈地震。
那么疫情后,生鲜的这一轮厮杀将会给行业什么样的变化?
这两大类生鲜电商头部企业在疫情中各有特点。
前端的生鲜电商
以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代表的前置仓生鲜企业:
1、业务服务城市少【6个】,聚焦民生类生鲜商品。
2、本地供应商占比高,浦东新区商委等政府支持。
3、客单价低。疫情期间民生单品需求暴增,网上订单主要集中在蔬菜、柴米油盐、方便面、冷冻食品等,同时客户购买频次增加,亦摊薄了客单价。
4、同样的问题是人员紧缺。
5、蔬菜等偏民生产品到货率较高在80%以上,而水果产品需要层层检疫,物流偏慢,到货率不足30%。
缺陷:此轮厮杀将生鲜电商的缺陷表露无疑:
只关注前端,供应链失控:
由于缺乏对于供应链的把控:地区仓、区域仓配中心、门店前置仓三级仓库快速响应货品的预冷、分级、打包、集发等流程。在总仓验收、加工分拣、前置仓等环节, 供应链失控。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前端价格虚高,缺货!
配送成本失控,无法降低:
为了满足订单,使得配送成本失去控制,加上春节疫情期间的高昂人力成本,客单价100元,人均日配送80单,按照生鲜毛利15%计算,依然不能覆盖配送成本,店面分拣成本,到家的等待时间,门禁无法突破;
无法复制条件,增长乏力:
对于盒马,叮咚来说,成本不是问题,闹心的是前置仓+3公里配送范围的模式无法复制,只对于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达成是适用、以高门店成本和订单密度取得的战绩,无法进一步复制,这是生鲜电商和核心烦恼!
B端餐饮供应链企业
在城市严控出行的局势下,生鲜滞销也在同步发生。农产品与外界的运输中断、批发市场的采购量急剧下降、零售门店关门停业,以至于年前囤了大批货物的生鲜酒楼开始“转型”为生鲜超市。
生鲜供应链中上游的自救,以及所发生的一连串化学反应,或许比生鲜电商的热闹更能左右市场的格局。
而生鲜B端企业:美菜、乐禾、黄马甲、米禾、蜀海、好生活、宏鸿.....他们的优势在于生鲜供应链运营,在疫情下,社团营销的成绩斐然:
优势:
1、在菜市场不能开张的特殊性况下,使用社团营销的形式,快速占空白市场。
2、渠道成本难控制本就是强项,采用批量,套餐的形式减少分拣成本,保证利润;
3、采用社团销售的模式,让利给社区团长,将二次分拣和上门交付给社团完成,流通速度,配送效率大幅度提高;
缺陷:
1、缺乏订单整合工具,对于电商系统的认知缺乏,在APP的开发,粘性,人性化方面缺乏经验;
2、由于无前置仓,销售半径受控,是能围绕集配中心,保证30公里范围内的次日送达;疫情后时效成为命脉;
3、由于依赖人员和与一批市场的良好关系,可复制性极差;
作为电商细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生鲜电商虽然繁荣,却很难赚钱。也正是此时,看到商机的国内生鲜电商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市场格外繁荣。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400亿元,但是繁荣背后,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却只有可怜的不到2%,并且“倒闭潮”也随之而来,一时间让行业内“哀嚎遍野”。
所以说,生鲜电商的痛点,不在“电商”,而在“生鲜”。生产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商品流通环节的非标化、粗放华、冷链配送物流的不完善等,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好庄稼,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生鲜电商死亡大潮的必然因素。
总体而言,在生鲜行业,活着已经不易,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如何在险象环生的生鲜市场博得一席之地,是生鲜的从业者们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当市场被彻底激活时,总会有一些场内选手们意识不到的机会,进而被冲击、被挑战、被淘汰。就像“黑天鹅”出现的时候,产生的影响总是一体两面的,有人掉进了陷阱,也有人抓住了机会。
外卖只是改变用餐的场景,提升用餐便捷性,本质没有改变供需主体。供,餐家;需,消费者,只是信息交互发生了变化。但是目前的生鲜模式,可能会改变供需结构,供方由市场,集市(小贩,商超)改变成生鲜企业,这样个性化需求会被打压。这个改变要么彻底化,要么原有的供方变革,成为搅局者,生鲜电商自营平台成为伪命题。
生鲜电商的核心是供应链的重组!
疫情过后、生鲜依然会成为菜贩子的天下!
从产品的价格,品项两个核心要素来看,生鲜电商没有解决这个核心问题!三倍以上差价,会使得消费者回归到菜市场和超市;
到家业务增加了从门店或前置仓配送到消费者的业务环节,进而在人力、线上流量来源、数字化系统、分拣物流效率等方面增加了线上成本,这恰巧与生鲜品类的低毛利率特征产生矛盾。
企业布局到家业务的前提是平衡毛利额与成本效率的问题,核心指标是看订单密度、毛利率、客单价,因此企业布局到家业务能否盈利的核心在于扩大规模、优化供应链和提高效率。
生鲜是损耗率极高的品类,从产地到餐桌的仓储、运营、物流等环节,将产生5%到10%左右的损耗率,同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生鲜极为依赖的冷链物流,动辄需要上亿的建设资金,并且大多数冷链企业的服务是割裂的,往往只能服务某一个干线、某一个城市的配送。
此外还涉及到生鲜的盈利问题。生鲜产品的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但仓储运营和物流成本就占到了毛利率的三分之二,唯有提高客单价和客单量,才有盈利的可能。
所以疫情过后,相信靠近客户较近的盒马,叮咚会考虑收购生鲜供应链企业;
而B端的生鲜供应链企业凭借多年的生鲜渠道优势,成本优势会逆袭电商;
不管生鲜电商多么好,改变菜市场还是征途漫漫!
这里祝福生鲜电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