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hinalenglian

扫一扫

关注中冷联盟官方订阅号

2024年09月22日 星期日

聚焦两会,冷链之声!(二)

来源:网络,中冷联盟整理编辑发布 2018-03-12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聚焦两会,有哪些冷链之声由此发出?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关阅读:聚焦两会,冷链之声!(一)


1、王士岭代表:乡村振兴要采取优先发展政策,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提交《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优先发展政策,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以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

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王士岭代表列举了一串数字:农产品预冷保鲜率,欧美国家达到80%-100%,我国只有30%;冷藏仓储能力,美国为7000多万立方米,我国约为2000多万立方米;冷藏运输能力,美国有冷藏保温车22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不足10万辆;冷藏运输率,欧美国家为80%-90%,我国约20%左右;物流损耗率,欧美国家不到5%,我国超过30%。据了解,我国每年在物流过程中损耗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总值超过600亿元。

王士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性质的认识偏差,在商业发展模式上未形成共识,产业规划落实不利、失去快速发展时机,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集群成长缓慢,低价竞争妨碍冷链物流市场发育等问题,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王士岭代表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指出方向。

为此,王士岭代表建议: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公益性产业、民生产业、全民生活质量产业,优先发展。

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业界人士,共同确定适合我国冷链物流的主导商业模式,或选择数种商业模式,在全国推广实践。全国、省和地级市做好或修编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落地。

建议中央、省属特大型企业应参与全国和省域冷链物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通过整合社会民营冷链物流资源,形成所有制多元化的冷链物流企业集群,尽快、尽早、尽好地形成我国冷链物流体系。

此外,王士岭还提出,要特别制定冷链物流工程用地政策,实行划拨或底价转让政策;建立冷链物流发展基金,实行低利率或零利率政策;强制性建立冷链物流企业资信制度、商品流通追溯系统;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我国冷链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


2、朱献福代表:构建生鲜互联网平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献福认为,生鲜食品行业作为民生行业,其行业属性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构建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会进一步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朱献福代表向记者介绍说,目前,生鲜产业互联网起步晚,发展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一方面,生鲜食品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许多企业尚未解决标准化、信息化等问题。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低,交易环节较长,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同时在生鲜食品技术标准应用、降低损耗、保障食品安全、冷链配送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了生鲜产业互联网发展缓慢。

因此,朱献福代表建议政府开展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试点建设工作,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产业基金的落地,培育生鲜食品产业互联网标杆企业,通过多业融合、多网协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建议农牧、食药监、交通等监管部门与农牧产业平台、生鲜电商交易平台、冷链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共享数据,将国家征信系统与产业互联网平台产业、技术、标准、用户征信等相结合,支持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

建议发挥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作用。一是支持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参与生鲜食品流通加工、仓储运输、质量追溯体系等生鲜产业链标准的制定。二是支持生鲜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平台交易为场景,发展金融科技,实现资产数据化、交易场景化、风控在线化,带动平台上中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三是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对产业开放资源,对平台进行赋能,发挥其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


3、贺盛瑜代表:加大对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贺盛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解决农产品物流上行,做好做强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具有重要作用。”

贺盛瑜作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从2012年开始分管学校对口扶贫工作。这五年多时间里,她走村下乡,来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发现农产品上行的物流基础设施问题亟待解决。

“举个简单的例子,莴笋这种蔬菜,在超市可能卖到两到三元一斤,但在农村,由于农产品上行成本较高、冷链仓储成本较高,有时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这是她带领团队在下基层调研时,所见的场景。

贺盛瑜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生活全面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

但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农产品上行的物流基础设施问题外,贺盛瑜还发现,农村各类示范工作建设的指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近年来,信息进村入户、电子商务进农村、冷链冷库建设等针对农业农村的示范工作持续推进,为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各类示范工作的总结性评估工作不足,亟需针对各类示范,总结经验,提炼模式,加强推广和引导。

对此,贺盛瑜建议,要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要加大对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农村地区物流干线网络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冷链物流体系,避免盲目跟风投建,保障资金效率。二是促进邮政、供销、商贸流通、交通、快递等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资源整合,建设一批农村共同配送体系示范。三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特别薄弱但农产品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以基础设施网络扶贫项目等方式,加大政府在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