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构建从"田头到舌头"的一体化冷链体系
来源:网络 2017-06-27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目前全省每年约有 3300 万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全省规模以上各类冷链物流主体拥有冷库总容量达到 316 万吨,人均冷库容量达到 39 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冷藏运输车保有量超过 4000辆,总承载量超过 3 万吨。随着 “一带一路”和上海自贸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两聚一高”推动江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消费安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江苏冷链产地冷库建设相对滞后,同质化低价竞争现象普遍;现代化、专业化冷库数量总体偏少,冷藏库、低温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相当一部分冷库利用率不高;公路冷藏及保温车数量不足;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之间 “断链”现象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让“冷”链“热”起来,建立从“田头到舌头”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用“智能”冷链物流,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为此,江苏从“高标准小康”要求出发,围绕江苏生鲜农产品电商直销平台的建设,推进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一体化建设。规划到2020年新增现代化冷库库容 200 万吨,新增冷藏运输车 5000 辆。冷链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冷链物流比例大幅提高。全省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 20%、40%、55%以上;流通腐损率明显下降。全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分别降至 12%、4%、5%以下。培育 20 家左右经营收入超10 亿元的冷链物流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冷链物流主体。
江苏冷链产业规划显示为“四区三中心”:重点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连云港等市,布局一批冷链物流集中区。依托全省生鲜农产品产销衔接区。重点在镇江、扬州、南通、淮安、泰州、盐城、宿迁等市,布局一批冷链物流加工区。依托沿江沿海港口,重点在南京港、连云港、南通港、镇江港、太仓港、张家港、大丰港等港口,布局一批港口冷链物流平台区。在丰县、邳州、启东、如东、宝应等地建设一批苹果、大蒜、出口蔬菜等果蔬冷链物流中心;在太湖、阳澄湖、洪泽湖、固城湖、里下河、骆马湖等地建设一批淡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在邳州、沛县、阜宁等地建设一批肉类冷链物流中心。到 2020 年,全省新增产地冷库库容 120 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