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牵引 冷链物流“疾步快行”
来源:张签名 2024-01-09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猛,供需两端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喜人态势。这过程中,各方积极探索,将传统的以温控为核心的冷链物流,变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和供应链,逐步实现“变道超车”。未来,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大有可为。
冷链物流“疾步快行”
随着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行业发展也呈现出“疾步快行”之势。
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2023年6月份,随着第三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公布,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更加优化,逐渐形成贯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中原等城市群的冷链物流网络,冷链物流服务覆盖范围更广。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2023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距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冷链保障不足,我国每年仅仅是果蔬一项损失的金额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80%~90%的农产品冷链运输率相比,我国只有10%~20%。所以,我国冷链物流千万不可坐在“自己比自己有进步”的“安乐椅”上欣欣然,而要鼓足干劲更进一步,缩短这一差距。这过程中,将传统的以温控为核心的冷链物流,变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失为一条“变道超车”的捷径。
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分为上中下游,上游即供应方,如农产品产地、生产厂家;中游即第三方冷链物流;下游即冷链产品销售终端。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了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的一体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起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细观这一宏观政策,冷链供应链一体化的实质和微观体现,其实就是城市销地物流和乡村产地物流这“两大冰箱”的有机结合。
两大“冰箱”齐头并进
2023年底,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不但提供了冷链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合作机遇,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聚集起来,促进上中下游通力合作,而且首次把“城市冰箱”和“田头冰箱”的概念传递出来,即冷链一体化供应链的两头,一头是“田头大冰箱”,一头是“城市大冰箱”。
来看一个案例。2023年8月,辽宁省北镇市20多万亩葡萄已经成熟,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依托于冷库的建设,葡萄的保鲜期最长可达7个月。由于冬季葡萄的价格非常好,所以虽然冷库的成本要十几万元,但2~3年就可以回本。北镇市高度重视葡萄冷链物流建设,全市现已建有大小恒温冷库4700余座,储藏保鲜能力18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保鲜基地。
如今,类似于北镇市的“田头冰箱”越来越多。为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我国各省市纷纷结合自身物流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本地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如2023年6月9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云南省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推进实施冷链物流两端补短板工程。聚焦高原特色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加快建设具备保鲜、预冷、贮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动式采后冷链仓储设施。
“田头冰箱”补齐了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需求,“城市大冰箱”“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2023年10月,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大岭山产业园的天安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正式投入使用。“城市大冰箱”的投入使用,让潮州农副产品有了“超大储藏间”,可储存各类农副产品约4万吨/年。2023年7月,新疆蓝希络30万吨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中心一期项目正式投用。该项目是一座10万吨“城市大冰箱”,将作为乌鲁木齐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的重要一环,推动国内优质食品借“冷链通道”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
为了让“城市大冰箱”扩容,各地市“真金白银”大力加快冷链供应链创新。2023年9月27日,安徽下发《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安徽省加快供应链创新应用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提出对新获批的国家和省级冷链物流基地、省级集配中心,在市级补助基础上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2023年3月,深圳盐田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每年安排300万元开展冷链物流科技成果评选,支持企业为冷链企业提供物流软件、智慧仓储、通关报关等专业化供应链服务。
多维度协同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的供需两端都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喜人态势,但在如何链起来这“两大冰箱”的中间环节还存在一些难点。
我国冷链上下游不缺乏一些小冷库,但中游断链明显。对于某些产品来讲,冷链中途断开对品质的影响甚至比不使用冷链的危害更大,而我国的现状正是冷链多处断裂。从表面看,国内很多产品都已经有冷链覆盖,但仔细研究没有一条冷链做到全程覆盖。
资料显示,我国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加棉被运输。纵观当下,冷链供应链一体化还面临技术限制、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人才短缺、食品安全等诸多瓶颈和挑战。要想克服这些瓶颈,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向发力。
第一,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持具有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强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设施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提高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
第二,多式联运一体化。继续实施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发展,鼓励发展“海运+冷链班列”海铁联运模式。引导具备条件的综合货运枢纽间开行冷链运输班车、班列、航线,提升干线运输规模化水平。
第三,城乡运输一体化。大力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冷链运输“分时段配送”“无接触配送”“夜间配送”。进一步改善农村冷链运输条件,拓展乡镇运输服务站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加强冷链领域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破解农村冷链运输“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难题。
第四,追溯体系一体化。研究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推进与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全链条的追溯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冷链运输温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冷链运输车辆、驾驶员、温度、运单以及流向信息的动态采集,强化冷链运输全过程跟踪监测。
在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 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加棉被运输。图为搬运人员正在将车上装载的果蔬产品拉进场内,整理摆放。
第五,新型制冷剂一体化。推广绿色、低碳、高效的氨制冷剂是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氟利昂制冷剂不仅消耗臭氧层,而且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容易泄漏。据中国制冷学会测算,全部使用第三代氟利昂R507A的制冷系统,与全部使用氨/二氧化碳复合物的制冷系统相比,每年将增加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因此,业界正在推动新制冷剂的替代。
第六,节能减排一体化。交通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购买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在冷链运输中使用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运输环节“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以氢燃料汽车为例,氢燃料汽车排放的废气是水蒸气,因此其碳排放量为零。据CICC研究院估算,道路货运商用车将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届时新能源货车普及率有望达到10%;2050年,新能源轻型车保有量有望达到100%。
我国冷链物流的“疾步前行”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石,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也为行业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羽翼。未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可视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创新和发展将推动整个冷链行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