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发展驱动因子分析及未来趋势展望
来源:数字物流新势力 2022-12-29冷链物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在技术方面,现代物流技术仍然是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的基石,信息化、自动化的仓运配物流技术是支撑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运作的基础。
冷链标准技术和认证技术是整个冷链物流技术体系的核心,在现代物流技术、冷链标准和认证的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才得以实现和创新,如预冷技术、速冻技术、规模化包装技术、温度监测技术、食品追溯技术等等。近年来,以人为本向以心为本的需求核心转变都在驱动着冷链物流技术像智慧化、智能化升级,如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柔性供应链技术、物联网技术、AI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也将会成为冷链物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链运输中有两个重要环节
01全程保持一个温度
主要是由保温材料、密封材料与密封技术等组成,与一般的保温技术不同的是,冷链运输的保温技术要求保温材料既要轻薄,又要具有良好的隔热效应,要求密封材料密封效果更好,要求在车厢打开搬运装卸作业条件下也应该尽量做到保温效果。
02全程监控温度情况
通过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对冷链车进行全透明式的监控管理。比如冷冷温湿度监控设备,集GPS定位和温湿度监控为一体,无需布线,方便部署,可灵活拆装;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高精度高可靠性;GPS和A-GPS双定位,使定位更加精准;并且有离线补传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是冷链运输行业的不二之选,尤其是车辆不固定的企业,便携式温度监控设备是他们的最优之选。
商业模式及政策推动
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成本水平显著降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显著减少。基本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球主要国家冷链行业发展的优势
(1)美国:美国注重食品的监督与管理,由专门部门干预、检查预防措施,通过有效的反应机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快速响应。同时还根据各地气候、土壤条件,建立蔬菜基地,专门生产少数几种最适宜的蔬菜供应全国,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国性蔬菜生产分工体系。整个冷链物流中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且设施充足。通过统一标准的操作守则和有组织地运行管理、推行区域化生产,衔接生产基地与终端用户之间专业化的全程温控,降低、避免质量损耗,实现收益的最大化。(2)日本: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产品安全和保鲜程度的国家,在鲜果低温流通保鲜技术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在明确腐烂主要与粗放采收、滥装滥卸、包装挤压及运输道路颠簸严重等有关后,日本除实行无伤采收、抗压瓦楞纸箱轻量包装等改进技术,还结合全国道路建设加强农村道路整顿建设,并通过研发先进的设施、设备来促成这一目标的达成。这些高效制冷设施的建设和"产地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冷链流通的实施,保证了日本在无农药或低农药处理条件下能很好的实现食品的品质优、鲜度好、腐烂少。(3)德国:向来以严谨闻名的德国,在冷链物流方面完善了监督体系,上至立法机构,监督部门,下至评估部门,生产企业,德国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成立相关协会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政府拨款提供补贴,加强公路、码头、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力度,保障了农产品的顺畅流通。(4)加拿大:加拿大设立专门的卫生安全、质量管理机构,研发先进的种植技术,如"基地养殖、温室种植"等,同时,设立食品检验机构,推行果蔬的分级包装处理,在最先一公里进行预处理及快速冷冻,减少产品质量损耗。实现全程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操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驱动因子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正持续向好发展,其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几点:
01城镇化趋势稳步推进
我国城镇化道路起步较晚,尚处初级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城镇化率将达70%。城市居民无法实现农产品等食品的自产自销,进一步带动了肉禽蛋、水产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节蔬菜水果的消费总量;城镇化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规模化、集中化、区域化生产,因此加大了食品消费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方式实现由产地向城市输送的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而在城市地区居民的食品结构中,易腐食品占比较大,储运离不开冷链。依照发达国家经验,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4000美金,冷冻、冷藏食品需求将逐步得到释放,并推动冷冻冷藏食品消费和冷链产业的建设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收入的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标准化的冷链供应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加,并推动冷链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02生鲜电商快速崛起
近年来,生鲜电商备受资本和市场青睐,不断涌出,生鲜网络零售额快速增长。由于生鲜电商产品冷链运输比例远高于初级农产品整体平均水平,这将是带动总体冷链率上升的关键因素,生鲜电商需求也将支撑冷链物流市场的增长下限。第三方冷链物流适合缺乏大规模投资自建物流能力的中小规模电商。早期生鲜电商多采用自建冷链物流保证服务质量,但生鲜电商目前正处于扩展业务版图的早期阶段,自建物流投资未必能始终跟上,因此成本低、社会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若能保障服务质量,成功树立品牌,将得到更多生鲜电商的青睐。以电商为主体的生鲜食品配送、自提业务,虽然面临着单客消费低、生鲜商品标准化低(品质、重量)等问题,但对于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白领阶层有较大吸引力,将带动着冷链物流设备的发展,尤其以运输及配送环节的冷链设备厂商。食品配送对时效性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分销网点向消费者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还处于蓝海市场阶段,以轻型冷藏设备、生鲜自提设备为代表的冷链终端,是解决需求多样化、配送个性化、食品品质保证的最后一道环节。
03无人零售渐成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应用推广,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值守停车场、无桩共享单车这类的在无人值守范畴以内的新型零售模式开始在各个地方兴起;当人们越来越厌烦在长久的排队等待中消磨时间时,新的无人零售方式带给了消费者更个性、更便捷的消费体验。未来,无人零售店将逐步替代传统便利店,同时,随着成本降低,无人零售店的铺设规模可能远超传统便利店的数量。保守预计未来十年,无人零售店新增20万家,无人零售店的投资额将达200亿元。假设每个无人零售店配置5-10台商用冷链产品设施,无人零售店对于商用冷链终端设施的新增需求就可达到100-200万台;如果每台冷链产品设施单价5,000元,则无人零售店对应的冷链产业链规模将达到50-100亿元。
04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冷链物流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和行业标准频繁出台,政策面的支持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政府层面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高度重视,开始从政策、法规角度推动物流行业及冷链物流转型升级,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提出了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督导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完善。政策支持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支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建设全程冷链物流和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现,新《食品安全法》倒逼完善冷链体系。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在由生产环节*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产业过程都中,离不开现代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对食品安全的强有力的保证,食品冷链是食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过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在食品运输中应用。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将对食品安全从生产、运输、贮存、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环节实施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完善追溯制度,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风险和挑战
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处于发展阶段,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机会,但同时参与其中的企业也面临风险和挑战。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较大的投资和对冷链物流市场特性的把握。中国现阶段还属于重资产的市场竞争环境,从事冷链物流需要冷库或冷藏车辆的资金投入,相对于其它行业,从事冷链物流的投资要大得多。建冷库,买冷藏车的投入相对于一般干货物流要增加2到3倍,所以投入与回报的风险也较大。冷链物流又是包含较多制冷与保温技术和管理知识的领域,对冷链技术的掌握和现代的物流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是从事冷链物流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不具备冷链运作的基本条件和没有掌握冷链市场的基本特性而贸然进入冷链物流领域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一些企业因为没有适当的控制手段,并用可信赖的依据选择合理控制标准,只能以超标准高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和所承载的货物成本相对其它行业也较高,所以错误和失败所造成的损失也相应增加。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明显不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冷链物流的成本相对比较昂贵,主要是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其中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存在监控不到位、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比如:运输过程中关掉制冷机以节省成本;搬运装车过程中操作不到位导致温度过高。
01冷链运输率低
长期以来,我国初级农产品冷链运输率一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外果蔬、肉类、水产品的80%~90%为冷链运输,而国内冷链运输率仅为15%、30%和40%;国内冷链过程断链比例高达67%、50%和4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冷链断链比例。这是由于国内普遍缺乏冷链意识,消费者对生鲜品是否需要冷链保鲜尚没有严格要求,同时我国冷库分布区域性不均衡也导致大量产品的冷链环节出现“断链”现象。在不具备充分冷链流通的情况下,果蔬类食品损耗量高达15%(发达国家的损耗量约为5%),损耗价值超过500亿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02人均冷库容量偏低、分布不均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我国冷库分布不均匀,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近46%,其中山东、上海、江苏发展速度较快,冷库容量居前列;而我国果蔬产地的内陆各省市市场冷库容量仍旧偏低,造成冷链物流在生产源头缺乏预冷,产生源头“断链”。局部供需的不匹配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仓储能力未充分发挥,与人口、经济发展并不匹配,这也决定了冷链物流未来成长的空间依然较大。
未来展望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巨大的冷链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很多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探索,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领域中,创新全方位的融合发展模式;
采用覆盖策略,即冷链物流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自身产品的创新并获取相关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相关用户提供对手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拓宽自身市场覆盖面;
根据客户需求切入点创设服务产品,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的运输服务的改革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众包协作,从而实现互惠互利;
快速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提高冷链物流平台的反应速度。
中国传统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建议
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冷链物流商业模式
快速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
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众包协作
根据客户需求切人点创设服务产品
采用覆盖策略拓宽服务范围
未来发展趋势
01冷链物流行业适应时代发展快速成长
冷链物流可以使生鲜食品、药品等商品在生产、运输、储藏等过程中保持低温,以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减少损耗。冷链物流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和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在每一个环节上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资金投入也更大。冷链物流行业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的积累或许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显,随着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引导的消费结构升级,冷链物流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02冷库需求持续增长
冷链物流涵盖冷冻加工,冷藏贮藏,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全过程。冷链行业景气度提升会带动冷库,冷藏运输车和速冻设备等冷链设施设备受益。冷链物流的主要设施包括冷库或低温物流中心、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厨房)、冷藏运输车、超市陈列柜等。而在冷链物流的所有环节中,冷库是最核心的设施,其投资在冷链建设的占比中也是最高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及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加强,很多食品需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全过程冷链,促进了对冷库需求的增加。
03冷库建设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
在节能、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三大因素推动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在发展模式上,物流中心、农贸市场以及商超等积极建设大型化、集中化的冷库。冷库建设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地节约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近几年建成的冷库,有不少是规模较大的冷库,特别是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及农副食品的主要产地新建了不少大型冷库,部分已形成冷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