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农产品流通短板,冷链物流国家标准有望出台
来源:中国商报 2018-06-116月7日获悉,全国首例全程冷链环境数据信息实现扫码“可视化”,可有效弥补冷链物流行业的技术、监管短板。另据获悉,冷链物流国家标准有望出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日趋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不高、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冷链物流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短板。
扫码“可视化”补技术短板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业内人士坦言,我国冷链流通产业由于缺乏统一的全国数据采集和监管平台,冷库、冷车数据采集设备制造商衔接不畅,导致冷链全链数据无法无缝对接,造成冷链不成链、冷链断链的现象极其严重,加之缺乏行业国家标准,对前端冷库、冷车的数据采集节点标准不统一,数据联网直采没有实现,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无法保证,行业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甚至造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而在这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无法实时监控一直是农产品流通中的技术短板。不过,目前这一技术短板得到解决,全国首例全程冷链环境数据信息实现扫码“可视化”,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而言,记者在现场通过手机扫描货品二维码清楚地看到冷鲜肉从工厂冷库通过第三方的冷链车辆运输,最终到达货主方的全程物流管理系统(TMS)的产品信息。这是全国首例全程冷链环境数据信息实现扫码“可视化”的案例。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将有效破解此前农产品冷链物流无法实时监控冷链环境数据的难题,在为生鲜农产品的高品质流通保驾护航、进一步提升生鲜农产品商业价值的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数据查询的可靠依据,将给农产品的选购习惯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据介绍,“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环境数据中心”所采集的数据,包括首批上百家加盟企业的冷库、冷车的冷链环境数据,企业也可以通过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随时调看本企业的冷库、冷车的动态信息,并且可以将有关数据添加到该企业的各种管理体系内,从而准确判定农产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纰漏,有效界定责任方,从而避免货主、物流企业、买主之间的纠纷,为企业管理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项目组副组长徐小虎透露,目前,该项目在全国10个财政扶持的省份中已经有5个省级省份和全国平台实现对接,70多家企业完成了对接。
冷链物流国家标准有望出台
据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项目组内部相关人士透露,冷链物流国家标准有望出台。该人士同时表示,之前冷链物流行业因没有国家标准,造成了实际操作过程中诸多不便。鉴于此,项目组2017年4月向国标委提出了国标立项,2017年9月份已经通过了答辩,近期可能就有结果。
对此,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项目组首席专家江波表示,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冷链供应体系,尽快改变冷链不冷、冷链不成链的现状。同时,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出台将有效规范这类问题。
国家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曹德荣指出,冷链物流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短板,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促进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从产区到销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提供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商务部也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16年12月,商务部制定了“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建设规范(试行)”,2017年7月27日,商务部办公厅颁布(商办建函【2017】304号),对全程冷链环境数据的采集、传输标准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
江波表示,随着我国农产品消费体量的不断提升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进口食品的生产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商业价值对冷链流通的标准不断提高等综合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将迎来利好。